关于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d15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苏元伟、白本帅、安利鹏、赵秀莹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d155号提案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方面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加快自建业务系统及省垂、国垂业务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全面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目前,庆阳市政务服务网挂载“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集成服务事项88项,挂载“省内通办”事项42项,挂载“跨省通办”事项173项,累计办理各项业务27.5万件。推进“掌上办”,做实“甘快办”特色品牌,“甘快办”app庆阳大厅上线应用201项,可办事项28067个,累计办件达到48322多件。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提效率”活动,30个驻厅窗口单位、52名负责同志在大厅窗口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76次,发现并解决审批服务等问题18项。二是切实提升涉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陇商通”企业专席服务能力,“7×24小时”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市场准入、投资立项、招标投标、缴费纳税、抵押贷款等13类热线服务。组织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人社等17个行政审批部门46位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对专业性较强的涉企类咨询诉求,通过“三方通话”在线解答,实现政策信息精准快速直达,打造便捷、高效、规范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三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意见》,编制了《庆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理事项清单(2024版)》《庆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2024版)》,切实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积极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由工程所在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依据土地普查现状和评估评价指标,分别提出技术设计控制指标和要求,一并交付用地单位,助推实现“拿地即开工”目标。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受理项目335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822件。
二、在优化企业纳税制度方面
一是提升纳税便利度。全面推进减、免、缓、降税政策落实,先后发布5批112条便民服务措施,加大微信公众号的政策推送力度,推动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提升纳税人办税效率,进一步压减办税事项和流程,减少办税耗时,将一般纳税人年缴纳税费时间压减至60小时以内,小规模纳税人年缴纳税费时间压减至40小时以内。二是不断创新纳税服务举措。充分利用“云答疑”“远程帮办”等方式,通过“辅导办理一体化、流转处理扁平化、税费服务场景化”税费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服务支持中心,深化税费政策咨询、解答可视化、精准化。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完善“庆税u服”服务品牌,围绕大型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边远地区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纳税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着力打造负担更轻、办税更快、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利用全面推广数电发票契机,加快从“以票治税”向“以数治税”过渡。三是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意识。采取张贴税法宣传海报、挂横幅标语、制作税宣动漫、开设纳税人学堂等措施深入推进普法教育,着重加强对维权渠道特别是行政复议相关机制的介绍,提升纳税人合法维权意识。定期组织纳税人开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活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引导、警示作用。全力保障纳税服务热线全天候人工服务不间断,畅通税务维权投诉渠道。持续推进“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强化跨部门协作,拓展多元化矛盾争议调处平台,深入挖掘社会治理协同共治力量,实现多部门、多主体同频共振,推动税务部门税费矛盾争议化解能力不断提升,纳税人诉求更快响应。
三、在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方面
一是提高融资服务质效。主动对接企业资金需求相关信息,积极引导市内各金融机构用足金融政策,用活金融工具,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44.4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0亿元,同比增长8.81%。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2126户企业(含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主)发放信用贷款9.9亿元,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7.75亿元,较年初净增9.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01亿元,较年初净增4.13亿元,同比增长16.21%。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加强线上线下对接,用好“陇信通”“信易贷”和“甘肃智慧金融平台”等信息平台,加强线下政银企对接,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提高信贷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立足中小微企业实际情况,优化和开发符合其特征的贷款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扩大活体畜禽、知识产权、设备抵质押等信贷模式的运用,对经营情况良好、信用度高的企业,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三是持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督促各县(区)持续加大“甘肃信易贷”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推广“信易贷”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入驻。针对存续企业比例低、入驻企业少问题,督促各县(区)建立专职联络员机制,将任务细化,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夯实信用工作基础,引导好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融资需求,争取在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的企业数占本地所有存续企业比例达到36%以上。
四、在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方面
一是推进领导干部包抓帮企工作。印发《关于2023年度全市“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考评结果的通报》,将帮企考评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相挂钩,有效激励包抓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起草《关于深化推进“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度帮企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对接走访、政策宣讲、解决问题等工作措施,深化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督查落实、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要求。二是加快清欠账款进度。组织县(区)政府开展已清偿账款“回头看”,积极核查办理国务院“互联网 督查”平台、国家转办反馈系统、省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等渠道转办的投诉线索,建立工作台账,面对面协商,督促无分歧欠款及时清偿或签订一致性还款协议。1—4月,共受理各类平台转办投诉线索142件,经核实确认无分歧欠款91件,拖欠金额8391.3万元,已清偿1484.56万元,清偿完毕20件,清偿率17.69%。三是建立政企沟通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常态化面对面政企沟通交流机制的意见》,提出了涉企政策落实、联系服务企业、涉企事项联动处置、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4项机制共16条制度,推动建立常态化面对面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促进政府与企业联系互动的渠道更加畅通高效,服务企业的载体更加丰富多样。四是狠抓涉企问题整改。按照市政协《“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全力助企纾困”民主监督报告》相关要求,会同有关县(区)、相关单位制定了《市政协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协商调研反馈问题整改清单》,明确了整改措施、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整改时限。截至4月底,反馈的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个,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五、在发挥和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方面
一是持续做好用地保障。不断优化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创新产业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用地保障,积极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支持新增工业项目灵活选择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四种方式取得工业用地,进一步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一季度,全市审批建设用地5批次(宗)171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73宗2417.93亩(市城区39宗1453.37亩),其中出让38宗1534.52亩。二是优化市政水电气公共服务。主动对接新建项目用水、用气需求,提前编制供水、供气方案,将报装申报资料精简至1件,办理环节优化至2个,无外线工程报装办理时限统一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三是强化劳动用工保障。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搭建企业和求职者精准对接平台,举办线下招聘会25场次,线下提供就业岗位6.1万个,签订就业协议3325份,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四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预留份额、价格扣除优惠等政策,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5%。加快政府采购款项支付,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至50%,有效提高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的比例,着力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截至3月底,全市政府采购项目享受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336家,中标金额25398.45万元,预计减免保证金2672.8万元。五是促进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围绕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4条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药康养、绿色环保4条百亿级产业链,开展点对点跟踪对接,靶向招商。持续推进提前介入、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各项工作机制,解决项目落地卡脖子问题和关键环节,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175批次,对接企业764户,“请进来”招商活动642批次,对接企业931户。1—4月,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84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85.89亿元,同比增量119.63亿元、增速180.55%。
六、在加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方面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天水文旅热度,加大我市苹果、香包、剪纸等地理标志品牌宣传力度。1—3月,全市授权专利178件,同比增长4.1%;授权发明专利11件,同比下降26.7%;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5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二是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设立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维权服务平台,畅通维权诉求反映渠道,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市法院系统深化“陇原风暴”执行行动,执 结案件16896件,执行到位金额39.13亿元,发放案款8.39亿元。落实宽严相济和平等保护刑事政策,对涉案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经营人员依法不捕18人,不起诉39人。三是依法有序办理破产。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区)政府与法院“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协同处置”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费用保障等问题。全市法院受理破产(含强制清算)案件3件,在审4件,审结1件。四是公正合理解决商业纠纷。综合灵活运用警示约谈、失信宽限期等措施,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维护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实现涉企执行案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4月25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12215件,调解成功8290件。调解民商事案件3094件,调解率47.64%。
下一步,我委将全力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持续抓好涉企政策的制定落实,推动涉企服务水平全面优化,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欢迎您继续为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6日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