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庆政办发〔2017〕11号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庆有关单位:
《庆阳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庆阳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更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部署全市“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大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的部署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促进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市情,狠抓落实,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平台,推进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着力循环型社会体系发展,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发展模式,突出项目引领,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确定的各项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主要循环经济指标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21项指标中,资源产出率等18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85.7%以上。其中,资源产出率达到11752元/吨,超出规划目标8倍;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达到54立方米,超额完成46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到0.4894吨标准煤,超额完成3.55个百分点。
附表1、庆阳市“十二五”期间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1年 | 2015年 | 增幅 | |
资源产出 指标 | ×资源产出率 | 元/吨 | 9749.09 | 11752 | 20.5% | |
×能源产出率 | 亿元/万吨 | 1.5432 | 2.0433 | 32.4% | ||
水资源产出率 | 元/立方米 | 30.07 | 185 | 516.67% | ||
资源消耗 指标 | ×万元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648 | 0.4894 | -16.4% | |
×万元gdp取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384.00 | 54 | -85.94% |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849 | 0.463 | -45.47%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103 | 60 | -41.74% | ||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2 | 0.5 | 19% | |||
资源综合 利用指标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95.70 | 98 | 2.4 |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75.04 | 85 | 13.27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 % | 52.70 | 77 | 46.11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 | % | 8.20 | 14.7 | 79.26 | ||
废钢铁回收利用率 | % | 72.00 | 90 | 18 | ||
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 | % | 54.00 | 92 | 38 | ||
废纸回收利用率 | % | 42.60 | 75 | 32.4 | ||
废塑料回收利用率 | % | 52.32 | 75 | 22.68 | ||
废橡胶回收利用率 | % | 65.00 | 87 | 22 | ||
废物排放 指标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 万吨 | 0.49 | 0.3945 | -19.49% | |
工业废水排放量 | 万立方米 | 353.22 | 276.1 | -21.86% |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1.44 | 1.62 | 12.5% | ||
×cod排放量 | 万吨 | 1.08 | 1.47 | 36.11% |
——循环经济“一大核心”、“三大基地”建设起步良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方面,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和千亿级石油石化产业链、千亿级煤电化治材产业链建设方案分别获得国家能源局和省上批复。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油气资源开发再上新台阶,全市原油产量、加工量五年累计达到3186万吨、1588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1倍、3.2倍;庆阳石化600万吨/年炼油升级改造和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稳步推进;乙烯、丙烯、碳四、苯链式和油煤耦合转化等石化下游产业的延链、补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采油、炼化企业节水工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煤电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有效推进资源开发步伐加快,3个区块完成普查、详查,刘园子煤矿建成投产;核桃峪煤矿“四井”贯通,甜水堡2号矿井投入试生产;新庄、马福川矿井、正宁电厂、环县电厂、西峰热电联产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环县电厂列入甘肃省火电建设规划;多能循环互补利用取得突破,风电南湫20万千瓦、毛井一期40万千瓦、甜水堡5万千瓦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毛井二期20万千瓦和甜水堡、紫坊、芦家湾3个5万千瓦项目抓紧建设;煤电一体化利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紧扣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绿色安全品牌,延伸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围绕“庆阳苹果”,开发果汁、果酱、果冻、果酒、果茶等系列产品;围绕“镇原杏”、“西峰白瓜籽,扩大加工链条,增加外销或出口;围绕“中盛集群”,发展畜禽系列产品;围绕“紫花苜蓿”,扩大饲草面积,推动精深加工;在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等农业、农村循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等选择样板,进行推广。
——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以减量化优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和以资源化再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加快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明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51.6万亩,产量达到64万吨,“庆阳苹果”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中盛全产业链模式”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及配套供应链产业、冷链物流业联动发展,肉牛饲养量达到76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563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200万头,肉蛋鸡饲养量达到1590万只;秸秆、尾菜、废旧地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1.5%,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6%,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4%。工业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废水综合利用,庆阳石化分公司、九连山水泥厂、中石油第二采油厂等6户企业实施了废水回收利用工程;加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力度,18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各类废弃物67万吨,均享受了综合资源利用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对4户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12户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企业实施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3户年耗能10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能效对标活动。“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20万吨,淘汰中小企业20余户,淘汰燃煤小锅炉120蒸吨。服务业循环经济,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庆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已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50%以上的旅游饭店、景区采用了绿色能源,宾馆客房一次性用品进一步减少;加强建设现代化物流业发展,已初步构建以西峰为中心、211国道为纵线、309国道为横线的物流市场框架,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环县、宁县、华池县、镇原县进入国家和省上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行列,宁南煤炭物流园、陇东汽车城、嘉鑫国际建材城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循环型社会体系基本形成。以国家级生态市创建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拓展环境容量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重、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齐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和“固沟保塬”两大工程为牵引,累计造林3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48%,完成流域治理1832.4平方公里;加大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力度,淘汰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4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3921辆,建成集中供热站29处,拆除中小锅炉60多台,完成8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实施城市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示范创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等工程,5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9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紧紧围绕循环型、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选择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倡导家庭和企业节约用电用水,绿色消费观念得到普及。
——关键技术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大力支持当地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技术包的产业化与示范应用,积极引进和推广了一批适合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的煤炭石油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高新技术。主要有:采矿和选矿技术、石油伴生气和煤层气处理技术,污水垃圾集中处理技术,苦咸水淡化利用技术,地膜、塑料、秸秆、废弃建材、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技术。
——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同时,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工作的意见》、《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庆阳市“十二五”工业节水工作意见》、《庆阳市鼓励工业集中区发展优惠政策》、《庆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阳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扶持奖励办法》、《庆阳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实施意见》、《城区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城区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等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同时,成立了庆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推进计划》,建立了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庆阳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庆阳市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庆阳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统计和考核制度,并将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县区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二、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从国际背景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在抢占技术优势的同时强化经贸规则主导权,新兴市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重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将经济发展的“3r”原则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管控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绿色转型成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从国内背景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新型城镇化“三大红利”逐步释放,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化、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过度,速度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是循环经济作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大载体,全面发展的任务更为迫切。从趋势上看,不仅经济转入新常态腾挪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到更高层次。
从省域层面看,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资本、技术、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力强劲。“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作为我省经济战略平台的最重要支撑,随着《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效并继续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不仅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功能更为强劲,而且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市域层面看,“十三五”时期,我市迈入创新驱动、脱贫致富、转型跨越、多元提升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老区振兴、顶层设计、政策叠加和区域战略等难得历史机遇。国家将庆阳整体纳入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范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庆阳建成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办29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庆阳建成“全国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将我市定位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这一系列定位,把我市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布局,为循环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必须看到,整体上讲,我市石化产业仍然没有跳出初级利用的层次,煤炭煤化工产业仍然停留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传统农业的循环化改造刚刚起步,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循环型社会的体系还不完善,各行各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仍很艰巨,还有很多重大问题需在“十三五”期间全力加以解决。
总体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将进入关键阶段,供给侧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指向、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需求、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都对发展循环经济提档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结合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把循环经济发展做精、做实、做强、做出特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建成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新庆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四个全面”,践行“五大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和省上对庆阳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以资源集约利用防御生态环境安全的新型资源发展观,按照“巩固提升、示范推广、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继续推进循环经济“一个核心”、“三大基地”建设,持续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大力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不断健全循环型服务业体系;依托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坚持深度高效清洁开发优势资源和供给侧战略性结构改革一体推进,探索建立多元复合型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迈上中高端以及“再造一个子午岭和固沟保塬”为中心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构建;以循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建成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美好幸福的新庆阳。
二、发展理念
——坚持以创新发展增强循环经济发展庆阳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3r”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循环发展实际的新路径、新典范,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循环化改造,推动产业向全产业链迈进;以创新引领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推动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以创新拓展循环供应、资源回收、延长产品寿命、共享平台(经济)和产品即服务等商业模式、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以协调发展突出循环经济庆阳特色。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确定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不断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切实发挥循环经济助推国家能源战略重要接续区、西北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和巨大作用;注重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各个行业、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各个区域、各个领域之间循环经济发展的均衡推进和协同拉动。
——坚持以绿色发展体现循环经济总体效益。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推手,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以循环经济为基础载体,推进产业低碳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进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保美丽庆阳梦想成真。
——坚持以开放发展拓宽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学习和借鉴省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培育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省内外的市场和资源,不断增强循环经济联动发展活力,探索建立以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的跨市域资源利用大循环;鼓励建设循环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立具有全域功能和全产业链联通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策扶持、投资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强化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关注程度,汇聚循环经济发展合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公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社会广泛认知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夯实发展循环经济的群众基础。
——坚持以共享发展深化循环经济丰富内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在贫困地区通过循环经济方式带动富民产业,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受益;以循环经济助推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生态脆弱区、重点开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基本原则
——结构调整,进退有度。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部署,加大落后产能淘汰或退出力度,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循环化改造进程,加强培育循环经济发展动能,提升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空间。
——科技引领,重点突破。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功能,依托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旱作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瞄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突破口,实施重大攻关项目,以科技注入带动产业迈上中高端,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进循环经济层次的全面提升。
——“3r”为先,节能减排。在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基础上,结合庆阳实际,突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从源头减少物质投入量;坚决管控能源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负荷,保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治同步进行,形成联动互促的良性机制,推进山淸水秀自然生态早日建成。
——企业主体,园区承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依托重点企业率先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以创新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园区为基本载体,优化重点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统抓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循环化工作,构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新机制。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引导功能,增强公共服务职能,运用好产业扶持、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等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继续强化循环经济的舆情引导,提高社会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共识,协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四、主要目标
到2020年,庆阳煤电煤化工、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基本建成,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循环经济示范产业提质增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骨干企业扩容增量,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社会层面循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循环发展方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循环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形成具有庆阳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绿色消费模式更加普及。绿色价值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蔬菜、绿色农副产品、绿色畜禽产品、绿色民族特需用品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创建1-2个低碳循环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新评定一批绿色饭店;建成1~2座低碳城镇。
——循环发展机制更加有效。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域范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长效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体制。
——资源能源产出更加高效。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表2、“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 比2015年提高百分点 | |||
综合指标 | ×资源产出率 | 元/吨 | 11752 | 13515 | 15 | |||
能源消费总量 | 万吨标准煤 | 325.78 | 完成省上下达的“十三五”目标任务 | 控制性 | ||||
专项指标 | ×万元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4894 | 0.4209 | -14 | |||
×能源产出率 | 元/吨标准煤 | 20433 | 21737 | 6.4 | ||||
水资源产出率 | 元/立方米 | 185 | 190 | 8.1 |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463 | 0.3241 | -17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98 | ≥90 | 控制性 | ||||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 废纸、废塑料、废橡胶) | % | 80 | 88.6 | 8.6 | ||||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 | 0.55 | 10 |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85 | 90 | 5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 | % | 12 | 30 | 18 |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75 | 85 | 10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81.5 | 85 | 3.5 | ||||
废旧地膜回收率 | % | 78.6 | ≥80 | 控制性 | ||||
×尾菜处理利用率 | % | 34 | 50 | 16 | ||||
相关指标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1.623 | 完成省上下达的“十三五”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
氮氧化物排放量 | 万吨 | 1.594 | ||||||
氨氮排放量 | 万吨 | 0.178 | ||||||
化学需养量排放量 | 万吨 | 1.468 | ||||||
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 | % | 1.2 | ≥3.2 | 2 |
五、示范型循环经济产业链
到2020年,全市建立比较完整的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牵引并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石油化工产业链。以石油炼化为核心,重点打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等石化深加工产品,努力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实现石油资源全部就地加工转化。
——煤电化工产业链。近期主抓煤电联产,中远期狠抓煤气化、煤焦化,并以国家对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向为主线,重点抓好煤电联产、热电联产、远程转化输送重大项目,加快煤炭向煤电、向热力转化,逐步实现煤炭向清洁能源、化工产品、油品深加工方向转化,配套建设废水废气回收利用等设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粮油、草畜、果品、瓜菜基地,延伸初级产品深加工链条,延伸农民增收价值链;加强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氨化、过腹还田、堆腐还田以及“养殖-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等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农村种植—沼气—养殖的物质循环系统,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沼气工程。
——新型环保建材产业链。利用煤炭开采、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等产业的产品及废弃资源,加快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电厂废弃的脱硫石膏生产改性石膏、纸面石膏等;开发并推广塑钢保温复合窗、夹层玻璃等建筑保温门窗技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河道疏浚泥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打造以废旧地膜(塑料)、废旧金属、废旧橡胶、废纸、废玻璃为主的回收、分类、处理、利用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最终构建起由“再生资源回收站—再生资源转运中心—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中心—再生资源加工生产中心”四大环节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六、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围绕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对庆阳发展定位,按照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庆阳市要基本建成煤电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新经验,开辟新路径。
——煤电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按照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以煤电联产、煤热联产、电力输送为主线条,重点抓好西峰热电联产等重大项目工程,并争取国家支持陇东煤电基地电力东送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继续加强与华能、华电、大唐、甘肃能源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煤炭、煤电、煤层气、化工产业的转化和循环发展,重点建设“正宁周家、宁县长庆桥、环县沙井子”三个工业集中区;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煤制短链烯烃,为最终实现与油品深加工产出的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相结合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奠定基础;大力推行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供、igcc等先进发电模式,重点建设100万千瓦以上超超临界、超临界火电机组;积极推动以中煤、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气等为燃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建设及发展。
——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围绕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西峰、华池、镇原和环县等油田主产区,建设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加快石油化工产业开发步伐,提升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继续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建设“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千万吨级原油加工”的进程中,以庆阳石化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炼油化工易出芳烃的特点,组织相关配套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完善炼化副产品及“三废”利用循环体系,回收催化烟气、制氢尾气开发硫酸、二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利用废气、余热发电,配套废水处理回用及冷凝水回用设施;回收油焦等固废开发炭黑、活性炭等产品,构建炼化一体、结构完整、有机集聚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在全省循环经济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围绕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现代农业生产,拓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强化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实施紫花苜蓿、肉牛、肉绒羊、生猪、苹果、瓜菜、等“百万”工程(每年更新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00万亩、肉牛饲养量100万头、肉羊饲养量1000万只、生猪饲养量200万头、肉鸡1亿只、栽植优质苹果10万亩);加快形成以通达果汁、恒盛果汁等为主的苹果加工,以中盛华美、环县正丰等为主的牛羊肉加工,以中盛农牧公司为主的禽鸡加工,以庆阳中庆、凤川瓜籽公司等为主的白瓜籽加工,以合水蓓蕾公司为主的金针菜加工,以运通草业等为主的草产品加工,以康达公司、丰茂公司等为主的蔬菜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加快辅导培育以绿色环保品牌上市融资、拓展经营,带动庆阳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指导和样板作用的农副产业加工循环产业链,建成西北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
第三章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上打造千亿级石油化工产业链和煤电化冶材产业链的总体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行清洁化生产为重点,在煤炭及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装备制造、中药材加工等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全力攻坚克难,到2020年,基本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工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资源、产品及其副产物的优化利用能源矿产的梯级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料的交换利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到0.3241吨标煤/ 万元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控制在90%以上。
一、煤炭工业
围绕煤电联产、热电联供、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煤系共伴资源开发、节能降耗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构建全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煤炭生产转化产业链。
继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积极推广先进高效的开釆技术,促进煤炭资源深度开发再上新台阶。配合国家和省上在加快环县沙井子南部、合水县瓦岗川、宁县平子—米桥、华池悦乐—元城、合水县蒿咀铺、庆城县南庄等区块勘查进度;在完成庆城县高楼—合水县板桥、宁县—泾川荔堡、宁县付家山等区块详查的基础上,尽快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加强宁县—合水、庆城—环县区域煤层气勘探,以南义、马岭为重点,实施高瓦斯煤矿井下规模化抽采,力争煤层气产能达到10亿立方米。
稳步推进大型主力煤矿开发。加快甜水堡2号矿井达标达产,推进核桃峪、新庄、马福川等矿井建设。到2018年,建成核桃峪800万吨/年、新庄800万吨/年、甜水堡2号24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1840万吨/年;2019年,建成马福川500万吨/年矿井;到2020年,建成九龙川800万吨/年、钱阳山600万吨/年、毛家川500万吨/年、罗川300万吨/年、早胜800万吨/年、合水东1号800万吨/年、宁西1号800万吨/年等矿井。到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
延伸发展煤炭分质利用产业。积极向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拓展延伸,加快40亿立方米煤制气、60万吨乙烯、60万吨煤制二甲醚、2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坚持“煤从空中走”战略,积极推动正宁电厂、环县电厂建设。到2020年,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力争启动实施庆阳±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启动建设。
加快推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在煤炭开采、洁净煤产品生产及煤炭精深加工等各环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煤矿和选煤厂开展系统节能,推广矸石充填、以矸换煤等即采即填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推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培育以“原煤、环保发电—热电联产—粉煤灰—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油页岩、煤层气等煤系共伴生资源及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煤层气发电或将煤层气作为矿区、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地企合作新机制,加快天然气利用项目建设,打造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lng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液化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减少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
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不低于60%,土地复垦率达到68%以上。
二、石油石化工业
坚持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促进陇东油区既增储又增产,建成千万吨级大油田;坚持绿色发展,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在节能降耗、余热余压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和化工产业链延伸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石油炼化升级。积极支持原油生产企业持续加大产能建设,强化油区精细勘探,推进新老油区接续发展,每年新增产能100万吨,“十三五”末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庆阳石化600万吨/年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力争到2020年原油加工量达到600万吨;超前谋划并适时实施1000万吨/年炼油一体化升级改造项目前期。
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加快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采用加大重整装置规模发展px原料,采用新的柴油制芳烃技术发展多环芳烃,最终实现油制芳烃与煤制烯烃的耦合转化,加快进行50万吨px、80万吨柴油制芳烃、20万吨柴油制烯烃等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建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石化产业集中区和西部地区石油石化产业集聚中心。
提升原油开采环节水平。原油开采环节全面实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高效油气分离、原油稳定和伴生气处理、高效真空加热等技术。
推进可持续清洁生产。推广优化换热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鼓励采用自动点火系统,加强火炬气回收,探索利用火炬气发电,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鼓励从石油炼制废催化剂中提取钴、铑、钯等稀贵金属,推动废渣、废气、废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力争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减少30%。
三、电力工业
着力优化结构、多能互补,集约高效开发能源,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能源生产与能源输出并举、供给侧管控与消费侧扩张并举,努力构建绿色发展的电力供应产业链。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供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加快电网节能技术改造、区域电网建设和点对点外送通道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煤层气、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等综合利用电厂并网发电。推动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电机变频改造和中水循环回用等先进技术应用。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利用环县、华池县、镇原县的风能及太阳能资源,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2020年,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10万千瓦和40万千瓦;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深入推进光电扶贫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鼓励贫困地区群众扩大用电消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到2020年,全市电力装机达到145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达到3.2%以上。
四、建材工业
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压缩过剩产能,改造提升骨干企业,培育发展新型建材,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
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依托环县甜水堡、正宁周家工业集中区,积极研究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工农业废弃物制作的新型建材制品,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建材。
拓宽新型建材应用领域。重点发展低能耗高性能水泥、新型墙体材料、高端无毒防火保温材料、化学建材等建筑材料和延伸加工产品,培育和壮大优势替代产业,形成以循环型、生态型、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加快节能改造和废弃物再生利用。推进窑炉、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在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到2020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00千克标准煤/吨,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8%以上。
五、中医药行业
依托特色地域资源和岐黄中医药的厚重传承,在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副产品利用和产业链构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依托绿色种植,致力精深加工。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医药研发平台,做大做强西峰制药、甘肃益尔药业等医药加工企业,建成合水陇源中药材公司等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加工、现代中药、发酵工程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加强中药绿色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加工副产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新剂型和配方颗粒,形成饮片、中成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依托绿色品牌,构建循环产业链。打响岐黄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饮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健康食品、制药、药渣废料处理为一体的药渣-肥料-种植基地、制药废水-废水处理回用-污泥干化-有机肥、制药废水-处理-绿化冲洗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装备制造工业
抢抓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机遇,依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的部署,坚持绿色为先、主攻高端,在物料综合利用、绿色制造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培育出循环发展的新样板。
构建产业群,推进再制造。依托庆阳能化、长荣机械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采掘装备、炼化装备、机械维修、化工助剂等石油配套产业,建成西部石油配套产业集群。在庆城西川、宁县和盛、长庆桥工业集中区建设煤炭生产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制造、大型设备维修,尽快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强化全配套,注重绿色化。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发展绿色新型元器件,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推广应用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技术工艺,大力研发高性能、轻量化新材料。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装备制造和电工电器精益制造能力,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分离零部件、元器件等中间生产能力,组建和孵化专业配套的中小企业。
到2020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专栏1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工程 |
绿色矿山示范工程。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文化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5%,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70%。 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重点实施好关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配套项目、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到2020年,省级园区和50%以上的市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向农业、服务业、社会等行业领域拓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范围,逐年培育一批各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园区内以循环经济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收入占企业产值的比例超过50%)达到4户,实现循环经济产业规模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
绿色矿山示范工程。从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pg电子麻将胡了单机版的文化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5%,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70%。
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重点实施好关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配套项目、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到2020年,省级园区和50%以上的市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向农业、服务业、社会等行业领域拓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范围,逐年培育一批各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园区内以循环经济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收入占企业产值的比例超过50%)达到4户,实现循环经济产业规模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第四章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
围绕争创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坚持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节约型农业和农业农村废弃物利用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打造西北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结合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建设,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以循环经济促进农村地区扶贫脱贫的新途径。到2020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0%。秸秆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一、种植业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在全面提升粮食单产和综合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节约型种植业生产体系。
节水。继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确保小麦、玉米、马铃薯增产增效;在设施农业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集雨补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和农灌工程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在旱作农业区闯出节水的新路子。
节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推广有机肥、菌肥等生产使用,优化施肥结构,降低化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肥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大力推广有机无机结合、水肥一体的化肥节约技术;在秸秆资源丰富、有机肥应用基础条件好的县区,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粉碎还田,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重点推广秸秆综合腐熟技术和肥料生产技术。 “十三五”期间,每年测土配方施肥700万亩,五年累计达到35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节药。大力引进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新型施药器械,加大无公害农药使用,推广物理、生物等综合性防治技术,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机构;引进抗虫优良品种,加快选育和推广,推进优质良种工程,每年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65万亩左右。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节地。认真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沃土工程”和“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结合第二轮百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大规模兴修梯田,平整耕地,优先实施坡改梯。2017年全市梯田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全部建成梯田化县,配套田间机耕道改造建设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进程。改进传统耕作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创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制度,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轮作,合理确定复种指数,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节能。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使用节能型农机具,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开展农机更新改造,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积极推进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实行免耕或少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实现生态农业。
二、林业及林果业
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平台,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重点抓手,扩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规模,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7.52个百分点,达到35%,林木水源涵养功能、固碳功能明显增强,为全社会低碳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林果业,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强化林下产品和“庆阳苹果”的采摘、贮藏、运输、营销、宣传的全链条延伸,打造新业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相互借重。
“再造一个子午岭”,增加碳汇林。以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为主战场,实行禁伐禁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等综合管控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幅度提高林地植被覆盖率,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开展人工林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依托国有林场技术优势,加大特色苗木和优良乡土树种培育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适宜增加绿色食材、药材、养殖品品种和数量,发展体验旅游、生态鉴赏、休闲渡假等前沿时尚消费形态,孕育低碳业态拓展林农增收渠道;强化城市外围绿带林屏障区、道路绿化和森林公园建设,构建城市林地、绿地体系。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发挥子午岭林区的碳汇功能,增加固碳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助力全市低碳循环,积极参与国家碳汇交易模式探索,引进碳汇购买企业,实现林业建设与碳汇交易市场接轨。
生态 循环,林果、苗林双推进。充分利用庆阳苹果种植适生性的气候土壤优势,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以西峰、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等县区为主,继续实施优质苹果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一方面开拓低碳循环渠道,一方面围绕产前、产中、产后联系,培育全流程产业链,扩大“庆阳苹果”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价值;到2020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充分利用子午岭林缘区和宜荒山区,大力发展密植造林和苖林产业,一方面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一方面提高苗木供给,进行林种结构调整,保持林业良性循环;到2020年,累计完成苗林结合培育面积700万亩。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 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运作模式,促进林下经济和林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动林业和林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回收利用力度,鼓励利用森林经营、采伐、造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开展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林业废弃物处理、收集、储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草畜业
以建设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和实施千万只现代肉羊产业发展规划为抓手,围绕农牧互补、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统筹资源综合利用,做足“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全利用链”的大文章,统筹农区、半农半牧区草畜产业协调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草产业基地。抓住退耕还林还草机遇,加强种草技术注入,构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集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天然草场改良、牧草加工和以草捆、草粉、草粒为主的配合饲料生产于一体的具有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草产业体系;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扩大深加工的规模和层次,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好前延链条的链接基础。
推进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绿色养殖和资源合理利用。积极推广“中盛”等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畜禽清洁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依托畜禽屠宰加工,促进皮、毛、骨、血的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建立分散养殖粪便、回收和利用体系,鼓励分散储存、统一运输、集中处理;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利用畜禽粪便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优化提升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三五”期间,构建起以畜牧业为核心,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复合生态系统,培育发展“种植牧草—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牧草)”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循环化改造
按照国家和省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安排,以推进农村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的,以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沼气利用、尾菜处理、面源污染和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统筹各产业发展关联度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进程,有序推进循环化改造工程,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朝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促进耦合共生关系根植于农村和农村经济。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编制庆阳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舆情引导等方面釆取有效措施,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重点推广秸秆青贮、压块等全营养饲料加工技术,开展秸秆氨化项目建设,示范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项目;培育发展秸秆新型板材、秸秆炭化等新型产业。依据草畜产业发展,加大青贮、氨化和微贮工作力度,大幅提高饲料化比重;依据传统编织、工艺品市场需求,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适宜提高原料化比重。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围绕回收、处理、奖补政策制定等关键环节,提升再利用水平,完善政府推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农田残膜、灌溉器材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农田残膜污染监测、推动机械化回收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农民回收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继续围绕完善健全链接农膜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各环节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新增乡、村回收站、点488个,争取农膜回收率达到80%、棚膜达到100%;建成各类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9家,加工量达到5000吨。
尾菜处理利用。大力发展瓜菜产业,实施“百千万”工程,跟进高原夏菜、反季节瓜菜产品的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集中产区采用田间堆肥、沤肥后还田等方式,就地消化田间地头部分尾菜;在集散转运环节,鼓励扶持企业建立尾菜肥料化、饲料化处理厂家,增加资源化利用总量。“十三五”期间,争取尾菜处理利用量达到22万吨,利用率达到50%以上。
沼气利用。配合规模养殖“吃干榨净”产业链,在规模养殖场和示范养殖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气的原则,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供气和沼肥利用设施,形成养殖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生产无害化的全链条生产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7处,争取年生产200万立方沼气。按照市上1 20精准扶贫部署,把沼气利用作为贫困农民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釆取资金补助、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推进沼气利用试点。
农村环境整治。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开展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化利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组织形式,探索建立农村物业服务站点,承担沼气、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设施的维护、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示范典型引路、连片普及展开的综合整治模式。
专栏2循环型农业体系重点工程 |
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程。每年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00万亩;实施优质良种工程,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积极推广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果园规范管理、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抗旱能力。 实施秸秆青贮养畜工程。推广大型机械联合收割,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粉碎还田,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扎实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控制农业用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通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废旧农膜地膜回收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龙头企业技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力争使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中的产品深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或技术依托单位。 绿色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鼓励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甘肃中盛、庆阳中庆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到2020年,打造农业知名品牌1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50个。 |
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程。每年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6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00万亩;实施优质良种工程,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积极推广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果园规范管理、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抗旱能力。
实施秸秆青贮养畜工程。推广大型机械联合收割,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粉碎还田,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扎实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控制农业用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通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废旧农膜地膜回收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龙头企业技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力争使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中的产品深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或技术依托单位。
绿色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鼓励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甘肃中盛、庆阳中庆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到2020年,打造农业知名品牌1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50个。
第五章 健全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按照服务业“中心聚集、外围辐射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活性服务业均衡”的空间布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载体,全方位引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全流程引进循环型供给模式,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服务产品低碳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促进绿色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耦合共生、融合发展。
一、文化旅游业
在推进红色旅游与农耕文化、歧黄文化、民俗文化、森林生态文化融合发展进程中,实施“循环 ”行动,在景区开发、业态融合、品牌策划、线路配置、行程管理、消费引导等各环节倡导低碳化消费、循环化利用、绿色化出行,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文化旅游业绿色化扩容。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加大绿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采用节能环保产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科学设置、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布局建设景区垃圾压缩处理站、增加垃圾转运和清运车辆;在大景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推行中水回用和循环使用;加强保护性开发,以调令关、东华池、连家砭为重要节点的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科学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以皮影、香包、剪纸、刺绣、窑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强化生态传承和原真展示。到2020年,在全市打造10家建设及管理绿色化的低碳循环型绿色旅游试点。
引导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出行方式,在吃、住、行、游、娱、购等各个环节建立低碳服务体系。突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注重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旅游景区一律集中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倡导徒步体验、自行车骑行、畜力人力车运载,减少排碳量,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原生态、体现地缘文化的旅游项目,倡导文化旅游融合,传播绿色低碳理念。严格遵守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内人工景观建设。
建设绿色饭店。根据国家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促进旅游饭店在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到2020年,在市内建成10座绿色旅游饭店。
建设低碳旅游城市。以营造生态宜居的优良旅游环境为目标,推进包括城市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化发展;倡导发展绿色产业,推广节能技术,促进城市能源、交通和建筑向低碳化方向发展;鼓励构建企业的内部微循环体系。到2020年,争取将红色南梁大景区所在的华池县建成全省的低碳旅游城镇。
二、零售批发和餐饮住宿业
将循环化改造作为零售批发和餐饮住宿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废弃物回收利用,着力绿色服务,宣传绿色消费,带动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层次。
零售批发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全程优化;鼓励零售批发企业对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全面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政策;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活动等鼓励绿色消费行动;坚持实施“节约型百货店”、“节约型超市”、“节约型专业店”创建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到2020年,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15年下降10%。
餐饮住宿业。鼓励企业自主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动餐饮住宿业对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高效洗涤剂,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鼓励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建设具有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功能的厨房;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鼓励企业开设绿色客房并给予消费者相应优惠;倡导酒店使用客房能源管理系统,最大程度节约能源;争取实施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探索建立覆盖县区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尝试构建“餐厨废弃物—沼气—有机肥”、“餐厨废弃物—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20年,餐饮住宿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大幅度降低。
三、现代物流业
依托长庆桥物流园、瑞华工业品物流园、肖金综合物流园、和盛冷链物流园、彭原空港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和各县配送中心,实施网络化调度,减量化运输,绿色化仓储,回收化周转,建立起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物流体系,形成比较完整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新格局。
减量化运输。继续优化路网结构,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截弯取直,缩减运输距离;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配套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形成覆盖全市的物流通道网络;提高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包括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务、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和快速分拣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
绿色化仓储。加快运输工具和包装的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釆用现代仓储技术,降低仓储损耗,节约能源;提高仓储设施环保标准,规范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储保管;支持仓储配套设施利用太阳能、地源热等清洁能源。
回收化利用。鼓励包装物品梯级利用、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逆向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和再生处理。
四、通信服务业
适应消费升级需求,跟踪电子商务发展,以降低大数据网络中心能耗为重点,进行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推进绿色基站建设。鼓励采用分布式基站网络结构,通过载波智能功效、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然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技术,合理采用风光互补、分布式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组在线维护管理,实施传统基站节能改造。合理设计供电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电源。到2020年,通信基站能耗比2015年降低15%。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老旧设备退网,鼓励建设云计算、仓储式及集装箱式数据机房,推动广泛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数据中心和机房的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回收废旧通信产品。推动通信运营商回收基站中的废旧铅酸电池,依托通信运营商服务网点,探索采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废旧手机、电池、充电器等通信产品的回收体系,或依托废旧移动通讯产品在线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到2020年,通信基站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率达90%以上,手机用户废弃通讯产品回收率争取达到30%以上。
专栏3循环型服务业体系重点工程 |
绿色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南梁红色旅游、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陇东窑洞和庆阳农耕等民俗文化旅游、子午岭林缘区生态旅游四大绿色旅游景区。继续壮大和完善西峰天富亿、宁县莲花池、合水翠峰山等地方绿色旅游景区。 现代物流。在宁县长庆桥建设集货物信息交易中心、班车站点、智能车源中心、配套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公路港物流园;在西峰建设集化工物流、零担物流、专线市场、电子商务、商贸配送、物流信息和化工交易等12大功能区域为主的能源化工物流园;在镇原建设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服务中心、流通加工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在环县建设集货运、仓储管理、信息服务、后勤保障为一体的大型货物运输中心;在合水板桥建设集仓储管理、物流输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输送中心。 |
绿色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南梁红色旅游、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陇东窑洞和庆阳农耕等民俗文化旅游、子午岭林缘区生态旅游四大绿色旅游景区。继续壮大和完善西峰天富亿、宁县莲花池、合水翠峰山等地方绿色旅游景区。
现代物流。在宁县长庆桥建设集货物信息交易中心、班车站点、智能车源中心、配套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公路港物流园;在西峰建设集化工物流、零担物流、专线市场、电子商务、商贸配送、物流信息和化工交易等12大功能区域为主的能源化工物流园;在镇原建设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服务中心、流通加工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在环县建设集货运、仓储管理、信息服务、后勤保障为一体的大型货物运输中心;在合水板桥建设集仓储管理、物流输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输送中心。
第六章 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
深入对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围绕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社会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低值固废的收集和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化,发展再制造,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幸福美好的新庆阳。
一、油、煤、气开发环境整治
推行地企共建共担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责任机制。围绕油区、矿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成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加强油田和煤炭开发环境监管,严肃环评、三同时和竣工验收制度,坚决落实原油采出水回注、输油管道和尾矿坝的隐患治理措施,实施废弃油井封堵及油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严防二次污染。强化重点能源、矿产、化工污染排放全面监管。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制度,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动态监测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矿区生态质量,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促使资源开发收益更多惠及地方和广大人民群众。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化。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园区)。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试点,建立全市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到2020年,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一县(市、区)一场、一镇(乡)一站、一村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和旅游大景区总体规划之中,实施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极探索“互联网 废品回收”发展路径及模式,推动环保企业业务延伸、再生资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的延伸。
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在各县区的建城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探索采取政府支持的废旧衣物回收箱、民间组织自发的回收、品牌服装企业自主回收及公益组织的回收模式等各种方式,提高利用率;以提高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的整体水平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依托ppp项目培育垃圾处置产业;逐步推开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制度,逐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施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到2020年,西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左右,各县达到80%以上。
污水资源化处置。各县区要科学规划、完善管理,继续做好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工作,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改造力度,提高排放标准污水集中处理率;依据塬区特点,探索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途经。到2020年,各县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率力争达到30%以上。
再生资源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按照回收、拆解、再生加工、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整合个体经营户,规范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托终端再制造的骨干企业强化链条延伸,固化上下游对接,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主体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再生资源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术和装备提质升级,实现再生利用由初级产品为主向高值化的精深产品转型,进一步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再生资源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等重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率达到88.6%以上。
三、建筑领域绿色化建设
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严把设计关口,加强可研、初设、概算、施工、验收等阶段的节能审查,确保新建建筑设计阶段100%执行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不低于97%;以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大胆进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业主、节能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争取达到100万平方米,争取建设庆阳市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开展全面能耗监测。
全力提高绿色建筑比重。新建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商业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积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开展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快绿色建筑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到2020年,绿色建筑推广示范总面积达到新建建筑的50%左右。
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制定废旧建筑物拆除办法和拆迁标准,规范拆迁行为;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做到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实现废金属集中回炉熔炼,废玻璃生产墙体装饰材料,废木料制造木纤素等产品,混凝土破碎加工轻质混凝土、建筑用墙板、新型节能墙材等建材产品;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因地制宜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在建造阶段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尽量减少二次装修或不必要的装饰,合理利用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到2020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规模达到百万立方米以上。
四、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化建设
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运输。统筹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合理布局铁路、公路和机场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再生利用道路沥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筑路、建桥等;加快现有机场、车站的节能节水改造。加快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甩挂运输等;优化航线网络结构,鼓励机场提供地面供电替代飞机自发电。
大力推进绿色出行。依托公交系统,加快淘汰高能耗老旧公交车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公交车;扩大新能源纯电动出租汽车的投放比例;建立完善出租汽车新能源更新改造补贴机制,加快新能源汽车更新进程。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7000辆以上。到2020年,引导居民外出多乘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实行拼车出行,推广电话叫车、网络叫车,降低出租车空驶率。
五、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建设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制定发布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指南,推广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技能,进行互动式体验交流,使绿色、低碳理念深入社区、家庭、人心;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捐赠或者有偿提供社会成员有效利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行动、反食品浪费行动和反过度消费行动;在学校进行绿色、低碳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勤俭节约意识,在全市选择多所中小学校试点课本循环利用;加快城乡低碳社区试点工作,以典型引路,引导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购、娱等多方面践行低碳生活。“十三五”期间,按照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要求,申报并获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成15个左右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型社区。
加快生态小康村建设。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完善功能,尊重农民意愿,在贫困村实现脱贫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标准,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内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特色富民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严格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用能清洁化、农产品无公害化、用水洁净自来化、社会服务便利化、信息网络入户化、村民言行文明化、村内管理民主化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规范考核农村绿色社区建设。到2020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占行政村的比重争取达到70%以上。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和完善各项节水法规、政策、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创建节水载体,实施节水项目,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大节水技改投入,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积极发展绿色商务。鼓励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增加网络交互流通,减少能耗物耗;鼓励发展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支持零售批发业采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实施规范化包装,减少存储空间;支持企业分类处理包装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再循环利用;支持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促进绿色产品销售;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鼓励各县区利用群众性休闲场所、公益场地开设跳蚤市场,方便居民交换闲置旧物;通过电商平台提供面向农村地区的绿色产品,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鼓励绿色产品消费。消除各种限制性障碍,搭建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立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资源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循环利用;通过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进绿色消费,鼓励生产系统的余能、余热等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循环利用,推动煤层气、沼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资源在城市居民供热、供气以及出租车等方面的应用;全面启动中水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在工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水平;完善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标准,推动矿井水用作生活、生态用水;推进电力、水泥行业等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过程的原料、燃料;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组织实施“以旧换新”试点工作;实施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等绿色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推广环境标志产品,鼓励选购节水、节能产品。到 2020 年,能效标识 2 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 50%以上。
六、绿色政务建设
全面推行绿色办公。政府机关率先垂范,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约水、电、油、煤、气和办公用品工作,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完成规划期节能目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完善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用水、用电、用油指标,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办公区要安装雨水回收系统和中水利用设施;推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为社会做出榜样。到 2020 年,公共机构人均能耗比2015年下降五个百分点。
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可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比例不低于10%,引进社会资本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
专栏4 循环型社会业体系重点工程 |
庆阳市海绵(管廊)城市建设。按照国家批复的试点方案,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面积29.6平方公里,试点项目256项,总投资47.35亿元;主要包括马莲河大道、安化东路、镇原路、正宁路、宁县路、秦霸岭东路6条海绵道路工程;汇景家园廉租房小区、福景家园保障房小区、南郡一号、万辉国际小区4处海绵小区改造工程;以及民俗文化产业园、地下人防广场、南城绿地、海绵管廊管控中心、城东海绵公园5处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三条,总里程7.3公里。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继续完善西峰、环县等城区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积极推进全市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西峰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适时开展城区第二垃圾场及重点建制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 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落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投入,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饮用水保护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修复工程。新建标准化清洁井场1000个,对油田技关井、废弃井等报废井场实施安全封堵和场地治理恢复。 |
庆阳市海绵(管廊)城市建设。按照国家批复的试点方案,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面积29.6平方公里,试点项目256项,总投资47.35亿元;主要包括马莲河大道、安化东路、镇原路、正宁路、宁县路、秦霸岭东路6条海绵道路工程;汇景家园廉租房小区、福景家园保障房小区、南郡一号、万辉国际小区4处海绵小区改造工程;以及民俗文化产业园、地下人防广场、南城绿地、海绵管廊管控中心、城东海绵公园5处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三条,总里程7.3公里。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继续完善西峰、环县等城区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积极推进全市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西峰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适时开展城区第二垃圾场及重点建制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
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落实《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投入,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饮用水保护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修复工程。新建标准化清洁井场1000个,对油田技关井、废弃井等报废井场实施安全封堵和场地治理恢复。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有效发挥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推动落实的职能作用,研究部署循环经济发展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任务,审核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规章、条例,引导形成各级各方面和社会各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及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县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同研究循环经济问题,协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管理体制,把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把社会服务的事交给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政策争取、项目建设等方面,对口做好向上级部门汇报衔接、向县区沟通协调工作,建立起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园区管委会职能,集中精力做好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布局、协调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
二、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将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列入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范围,以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对循环经济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题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协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探索通过政府买断等方式,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的专业化技术支撑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领域的发明创造,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探索企业间竞价交易的运行办法,带动并建立全市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安排。探索碳排放交易试点,继续健全低碳化激励机制,提出碳汇林奖励办法,进行碳资产管理创新,尝试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碳融资产品。探索建立森林、流域生态补偿的地方性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循环经济项目所带来社会效益的货币化补偿标准、运用政策工具和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的新机制。
三、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和管理服务工作,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人才聚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高端优质人才的聚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创新循环经济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庆阳企业与地方院校开展联合办学,积极培养循环经济建设所需人才;采取外派、在岗培训、专业教育、自主实践等方式,重点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企业组建技术研发队伍,并通过委托培养、联合培训等方式,与专业研究机构建立长期联系机制,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入户、入园、入企活动,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团队下派模式,聘请省内外高层次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联合企业、科技示范园区协同创新,开展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新产品研发和成果推广工作。
四、强化政策体系完善
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对从事节能、节水等节约资源的技术使用、开发、转让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一定的引导资金支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以解决重点行业、关键企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参与、社会投入的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对循环经济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投放,鼓励有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并予以支持。创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的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对非营利性和非经营性循环经济项目、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给予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鼓励对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填埋处置等项目釆用ppp模式融资。对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行园区化管理。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模式对企业和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
五、强化标准体系健全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企业征收生态补偿费并按规定用于资源节约、能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损害的补偿与修复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绿色社区、示范城市相关标准,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完善节水、节能、节材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品的绿色标识、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审核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六、强化责任靠实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确立主体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和检查,将循环经济的实施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重点抓好“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进度工作,对国家和省上规划项目、国家和省上文件明确的重大工程,要主动做好衔接落实;对拟上项目,加快项目可研、环评、能评、社评、土地预审和投融资落实等前期工作;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投产;对建成项目,加快试生产进程,争取早日达产达标。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科学设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核算方法,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建立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发布制度。严厉查处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处理造成二次污染的企业。建立奖惩机制,对在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实施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定的政策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力的,要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实施问责。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引入社会机构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七、强化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注重总结推广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新典型推广方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带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市政府在政务外网开设循环经济专栏,开辟庆阳循环经济微博、微信公众号,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层次循环经济科普读物。利用楼宇、公交车、路灯牌、高速公路广告牌等户外传媒广泛开展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国家低碳日、节能宣传周、循环经济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开展国民生态环境教育,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宣传推广活动。以庆阳电视台、《陇东报》、“中国?庆阳门户网站”及各县电视台为主要载体,向公众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吸引企业和公众关注、支持和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23日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