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2024年预算执行工作,尤为关键。元月份,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中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预算执行总体较好。
一、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
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占年初预算的7.61%,增长7.19%。按结构分:税收收入5.55亿元,增长7.05%;非税收入1.04亿元,增长7.91%。按部门分:税务部门组织收入6.35亿元,增长15.83%;财政部门组织收入0.24亿元,下降64.54%。按级次分:市本级收入2.74亿元,下降0.64%;县区级收入3.85亿元,增长13.54%。
2.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43亿元,占年初预算9.32%,增长4.97%。其中:市本级支出3.15亿元,下降14.98%;县区级支出32.28亿元,增长7.42%。
(二)政府性基金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96亿元,增长12.04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5亿元,增长17.25倍。
政府性基金支出2.24亿元,下降55.5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1.88亿元,下降57.47%。
二、运行特点
(一)预算执行开局良好,财政收支实现双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增长7.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43亿元,占年初预算380亿元的9.32%,增长4.97%,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
(二)兜牢“三保”底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市县财政始终把“三保”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资金调度,坚持民生保障“两个优先”,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等资金需求,干部职工工资、各类社保救助、慰问等到人到户补贴全面保障,确保群众和职工欢度春节。全市11类民生支出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98%,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涉及基本民生的支出分别增长30.78%、19.12%、15.95%、106.11%。
(三)收入增幅回落,县区间收支不均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7.19%,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7.7个百分点。从县区看,收支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收入方面,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5个县区,分别为镇原县、环县、西峰区、宁县、庆城县,增幅最高的镇原县与最低的合水县相差176.7个百分点;进度高于序时进度(8.33%)的有3个县区,分别为环县、庆城县、西峰区。支出方面,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3个县区,分别为西峰区、环县、华池县,增幅最高的西峰区与最低的庆城县相差79.66个百分点;从进度看,仅正宁县支出进度略低于序时进度0.15个百分点,其余县区进度均高于序时进度。
三、2024年预算执行重点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接续换挡期,加之落实乡村振兴、保障“三保”、推进全省“四强”行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等各方面刚性支出需求剧增,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总要求,统筹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加大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政策落实保障力度,全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切实强化收入征管上下功夫。加强财税部门联动,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关注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重点企业等新的收入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严格落实非税收入与预算安排挂钩正向激励机制,激励各非税执收单位依法履职,严防跑冒滴漏,确保足额入库;加大涉案财物拍卖变现力度,确保及时入库;督促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争取开征水利建设基金,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加快煤炭“两权”出让价款分成和重大项目税费就地入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采购、财政补助等助企纾困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奖补力度,以产业发展支撑财政增收。
(二)在全力向上汇报争取上下功夫。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动向和导向,对标国家战略部署和相关行业规划,结合本地特色优势,精心设计、精准谋划,做好项目库建设,提前储备一批高质量、能落地的项目,坚持杜绝“资金等项目”问题发生;加强汇报衔接,及时了解掌握中省政策变化,有针对性强化沟通;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增发国债资金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等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和结算补助等各类财力补助,弥补市县财力缺口。紧盯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选优项目,加大专项债券额度争取力度,合理分配债券额度,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三)在保主保重强化执行上下功夫。要坚持预算法定原则,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格执行年初预算,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资金保障,要把“三保”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优先保障,高效执行“保基本民生和工资”专户机制,多方筹措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加强对衔接资金、专项债券、国债、直达资金等其他项目资金的保障力度,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按项目进度支付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决杜绝一方面支出进度滞后、一方面库款“扒窝”现象,把县区资金支付进度作为市对县区库款调度的重要考核因素,奖快惩慢,提高财政资金支出质量,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在强化监控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3.0系统“财政运行监测指标”模块,对财政运行基础数据进行逐项监测分析,重点收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调整等主要指标情况,对收入执行情况、支出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关注库款保障水平、“三保”执行情况、暂付款余额占“两项”支出占比情况。积极研判收入增减、税收收入占比、支出结构等因素变化趋势,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力度,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五)在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上下功夫。认真落实省、市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处置政府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化解存量债务;强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加大违规举债监管和追责问责力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强专项债券投后管理,扎实推动专项债券资金支出提速、使用增效,确保新增债券按时足额还本付息。
(六)在强化绩效管理提高效能上下功夫。要将绩效管理融入到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切实提升管理质效,进一步靠实资金使用部门主体责任,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推动“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向“先有目标、再有预算,后有支出”延伸。要加强日常运行监控,动态跟踪政策、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开展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资金分配导向,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双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花钱、节约花钱,真正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