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财政局:围绕“四点”发力,助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庆城县以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为重要抓手,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高要求,稳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统筹规划、由点及面、总结经验、精准问效”的原则,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多措合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助推财政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强化保障发力,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衔接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二是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力求实现工作中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三是以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着重抓好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重大发展、民生类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以点及面稳步推进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形成规范健全的制度体系、权责清晰的分工机制、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透明严格的信息公开机制、约束有力的奖惩机制,全面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资金使用绩效和预算管理水平。
二、围绕夯实基础发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从源头上收紧政策和项目支出,紧盯事前绩效评估,在申报年初预算和追加预算时,对项目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进行审核、论证,并将其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严格绩效目标设定审核,加强对项目实施主体的约束,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行预算单位初审、业务科室复审、财政终审的三级审核制度,安排专人对绩效目标的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审核,为后期的监控和评价打好基础。提早预警纠偏,每年1-6月、1-9月集中对各项目开展绩效监控,采取“部门实时监控 财政重点监控”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展、资金拨付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扎实开展绩效评价,采取“单位自评 部门重点评价 财政重点评价”多位一体、多向发力的评价机制,形成绩效评价、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三、围绕强化考核发力,激发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一是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压实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倒逼部门增强自我约束。二是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评价报告提出的建议,督促预算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组织人员就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将绩效管理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范围,建立绩效问责机制,提高单位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更好地调动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围绕注重实效发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应用。一是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化手段,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公开的细化程度,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公开财政支出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二是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削减评价结果差的项目资金,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对一些在日常“小病大治,无病呻吟”的资金申请部门,在资金到账后未形成支出,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收回其闲置沉淀资金,并在下年度安排资金时予以核减,切实规范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